前段時間的時候呀,有一位花友詢問花匠大叔:“大叔大叔,什么有些種子播種前要浸種,種子播種前浸泡是為什么?”
一部分的花友認為,這種子種下去遲早都會發芽,又不缺一兩天,為什么還要用“催生”的方式處理種子,而種子也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泡泡水,為什么就會有“神速”發芽的功效呢?
俗話說小孩沒娘,說來話長,花匠大叔也不跟大家繞彎子了,直接說吧。這植物的種子成熟之后,基本上都到了秋冬季節了,寒冷迫使種子進入休眠期,它這個時候不會發芽。但等到在溫度、濕度適宜的情況下,您呀,只需要通過一定的刺激,種子會結束休眠,然后開始發芽生根。
而這一個步驟,就是通過“浸種”的手法,刺激種子,告訴它:“你快醒醒,到發芽的時候了!”這種子被你這“一推一揉”,哦,明白了,我該要破土而出了,不然接下來氣溫太熱,我柔嫩的枝葉就吃不消了。
而浸種呀,亦是為了讓種子較快地吸水,達到能夠正常發芽的含水量。同時又溶解在水中的氧氣,隨著水分進入細胞,這種子當中的酶也開始活化,使得種子的呼吸作用增強,它就知道要結束休眠了。
而我們進行催芽,也是為了保證種子在吸足水分后,能夠在適宜的溫度、濕度的情況下,去促使種子中的養分迅速分解運轉,進而供給幼胚生長,在最恰當的時候發芽。當然,這個恰當,有可能是為了更早的上市等等。
當然,我們這一位花友,問題當中還包含著這樣一個問題,那就是為什么有的種子需要浸種,有的卻不需要呢?這是因為呀,種子和種子之間并不一致,例如說有的種子,他外殼比較硬、厚,種子難以吸收水分出芽,比如苦瓜、蛇瓜、西瓜等;而有的則是出芽不是很容易的種子,比如辣椒、茄子、香菜、茼蒿等。這樣的種子就需要進行“浸泡催芽”的處理。
那么我們要如何判斷種子是否容易出芽?這也不用大家死記硬背,因為一方面你可以問下賣家,再或是不明白又怕出芽周期太長的話,也可以催芽處理。
像是大多數的種子萌芽,溫度需要在15度以上,因此,一般天氣比較冷的時候,就會進行催芽,用這種迷惑性的手法,讓種子以為到發芽的時候了,該出土了。不過大多數種子的最佳的萌芽溫度,還是在20度—30度直接,而在自然環境下,春季和冬季一般不具備這個溫度,播種后種子比較難發芽,多數會爛在土里,有的等則是會溫度上升后,才會出芽。
那么,具體要如何的進行浸種呢?
首先,您需要將種子浸泡在清水中,這個水的溫度,需要根據種子不同而有所不同。不同種子的充分吸水時間也不一樣,所以浸泡的時間也會有差異,對癥下藥。
一般在30℃左右的溫水中浸泡即可(有的會剛開始在55℃左右的熱水中浸泡一二十分鐘,然后轉到溫水中浸泡),而溫水浸泡時間一般一晝夜(8-10個小時左右)。
催芽和浸種有什么不同嗎?這也是有一些不同的,催芽的話,則是需要將浸泡過的種子控去水,放置于鋪好的紗布或紙巾的托盤中,然后噴水浸濕。
種子少的話,一次還可以多類種子同時催芽,催芽的時候,可以用透明的工具蓋上進行保溫保濕,多種種子同時催芽時,則可以分別標上名稱和日期進行區分。催芽的時候,也可以密封催芽,但是需要注意打開透氣和噴水保濕。
同時注意,將催芽的種子放置在溫暖通風,沒有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。而當大部分種子露白就可以播種了。一露白就要移入土中,因為露白后依舊在濕的紗布或紙巾里生長,種子很容易爛掉。
感謝花友的閱讀,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或是分享,想要了解更多養花知識,可以關注我哦。